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dplyr 数据操作 常用函数(4)
阅读量:6291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2

本文共 1137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 分钟。

接下来我们继续了解一些dplyr中的常用函数。

1、ranking

以下各个函数可以实现对数据进行不同的排序

row_number(x)

ntile(x, n)

min_rank(x)

dense_rank(x)

percent_rank(x)

cume_dist(x)

具体的看些例子。

x <- c(5, 1, 3, 2, 2, NA)x

row_number(x)

row_number是对数据大小进行编号排序,遇到重复值,排序继续加1,缺失值不计入

min_rank(x)

min_rank是对数据大小进行编号排序,遇到重复值,排序相同,但每个值都占一个位置,缺失值不计入

dense_rank(x)

dense_rank是对数据大小进行编号排序,遇到重复值,排序相同,所有重复值只占一个位置,缺失值不计入

percent_rank(x)

percent_rank是对数据进行百分比排序,每个值表示数据所在总体排名中的百分比位置

cume_dist(x)

cume_dist是把所有点集中反应在0-1之间的一个数值,每个数值表示数据所在位置,跟percent_rank有点类似

ntile(x, 2)

ntile则可以指定数据排序的个数,然后循环这些排序数据对数据进行排序。

  

2、recode()  

recode(.x, ..., .default = NULL, .missing = NULL)

 数据替换函数,在数据替换中使用非常灵活。

x <- sample(c("a", "b", "c"), 10, replace = TRUE)x

recode(x, a = "wo")

recode(x, a = "wo", .default = NA_character_)

x<-sample(1:5,10,rep=T)x

recode(x, `2` = 20L, `4` = 40L)

recode(x, `2` = "b", `4` = "d")

recode(x, "a", "b")

recode(x, "a", "b", .default = "wo")

x <- c(1:4, NA)x

recode_factor(x, `1` = "z", `2` = "y", `3` = "x")

recode_factor(x, `1` = "z", `2` = "y", .default = "D", .missing = "M")

recode_factor(factor(letters[1:3]), b = "z", c = "y")

 

转载于:https://www.cnblogs.com/wkslearner/p/5768845.html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Flask框架从入门到精通之模型数据库配置(十一)
查看>>
10年重新出发
查看>>
2019年-年终总结
查看>>
聊聊elasticsearch的RoutingService
查看>>
让人抓头的Java并发(一) 轻松认识多线程
查看>>
从源码剖析useState的执行过程
查看>>
地包天如何矫正?
查看>>
中间件
查看>>
Android SharedPreferences
查看>>
css面试题
查看>>
Vue组建通信
查看>>
用CSS画一个带阴影的三角形
查看>>
前端Vue:函数式组件
查看>>
程鑫峰:1.26特朗.普力挺美元力挽狂澜,伦敦金行情分析
查看>>
safari下video标签无法播放视频的问题
查看>>
01 iOS中UISearchBar 如何更改背景颜色,如何去掉两条黑线
查看>>
对象的继承及对象相关内容探究
查看>>
Spring: IOC容器的实现
查看>>
Serverless五大优势,成本和规模不是最重要的,这点才是
查看>>
Nginx 极简入门教程!
查看>>